人才引领 一路黔行 引才聚智凤栖梧——六盘水市人才群英“剪影”

时间: 2024-09-02 04:32:39  作者: 米乐6

  近年来,六盘水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实施系列引才举措,不断加大对人才引进、培育和环境打造的支持力度,让“人才活水”充分涌流,为推进六盘水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只有不断地学习,提升医疗技术,才能让妇女同胞真正得到实惠。”这是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妇一科主任道寿丽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记者见到道寿丽时,她正在为患者看诊,一举一动,沉着冷静,一问一答,耐心十足。看诊结束后,道寿丽暂时停下手中的工作,将自己29年来的工作经历娓娓道来。“1994年参加工作,先是分配到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后来转到市妇幼保健院工作,不同的单位,相同的职业,一干就是29年。”

  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道寿丽,亲眼看到了一些危重孕产妇因居住偏远、送医不及时,在救治中不治身亡的凄惨景象,她深刻感受到广大妇女特别是农村妇女所受的病痛之苦。同时,她也认识到,面对日新月异发展的医学技术,如果不紧跟学习就会让患者失去最佳的诊疗机会,只有一直更新知识和理念,逐步的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才能把患者服务好。从那时起,道寿丽就立志苦练本领。

  2001年,道寿丽产后才四个月,就将儿子交给母亲,毅然到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一院腹腔镜中心学习,学成归来后成功开展了六盘水市首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此后,道寿丽大力推广宫腔镜检查及手术治疗,截至目前,她已完成妇科腔镜手术6000余台。

  这些年,道寿丽在妇科临床方面做了许多探索和总结,取得的技术成果在六盘水具有开创性和指导性。单孔腹腔镜经子宫附件系列手术、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综合治疗、腹腔镜下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等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我市多项技术空白。

  同时,她也凭借扎实的技术和严谨的作风,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患者的好评。作为妇产科规培基地主任,道寿丽更是不遗余力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其他医护人员,使他们可以学有所得,独当一面。她先后带教百余名医学生及进修生,培养了十多名副主任、主任医师,她的许多学生已经成长为技术骨干,为医院妇科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同时,还源源不断地为全省乃至全国推送专业方面技术人才。

  “道主任一直对我们高标准、严要求,在她的精心指导和帮助下,我各方面都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今年还考取了贵州医科大学的研究生。”市妇幼保健院2020级住院医师汤信科说。

  工作之余,道寿丽还组织科室医疗团队下基层开展义诊、帮扶培训、健康教育等。近两年来,她带领的医疗团队先后到水城、盘州、六枝等边远贫困乡村为群众进行妇科义诊12次。同时,还定期到乡镇医院、厂矿医院进行会诊、手术及授课,在推广新技术和新成果的同时,帮助基层医院实实在在解决医疗技能难题,让群众在就近的医院享受优质的医疗资源服务。

  29年来,道寿丽始终坚守在临床一线,辛勤付出的同时也收获满满,先后荣获六盘水市优秀员、优秀工作者、贵州省“五一劳动者奖章”、全国“五一劳动者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一如钢材成型须经过火与力的锻造,付雷一身的本领,也是在千般炽热、万般锤炼中学习而来。

  这位被业界称为“金牌工人”“产业工匠”的电气工程师,却谦虚地说自己只是电气设备的“医生”。今年43岁的付雷是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铁焦事业部铁电车间的一名电工,从业20年的他已先后获得贵州省“最美劳动者”、贵州省第四届“贵州工匠”、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六盘水市“凉都工匠”等荣誉。

  2003年毕业于贵州大学的付雷已在水钢工作了20年。刚参加工作时他先是被分到原烧结厂电气车间当电工,维检中心成立后,他担任铁电车间烧结班电工副班长。

  作为电工,付雷被先进的电气自动化技术所触动,并暗下决心,一定要下苦功掌握先进的技术,为水钢自动化建设尽力。

  “电气技术就像是一座迷宫,深深吸引着我去探索,走过一程又一程,不断寻找正确的出路。”付雷说。

  20年来,付雷凭着对电气自动化知识孜孜不倦的追求,慢慢地增加自身业务技能,并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当中,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电气自动化技术难题。

  付雷喜欢生产现场,也喜欢设备,他喜欢把自己和设备之间的关系比作医生和病人的关系,为减少设备们的“头疼脑热”,他时常为电气设备“把脉问诊”“做手术”,让它们保持“身体健康”。

  在他的带领下,攻关团队先后完成了4高炉炉身温度监测系统恢复的攻关、3高炉制粉一期磨煤机出口温度与高炉煤气切断阀自动控制改造等技术攻关项目41项,直接创造经济效益200余万元。烧结机、高炉、翻车机生产耽误和影响较2019年大幅度降低,开展攻关项目22项,创效800余万元。

  此外,他领题攻关实施的课题更是多次荣获水钢科学技术创新成果一、二、三等奖,其中《6、7号烧结5600KW风机油泵控制程序的改进与优化》荣获贵州省职工“我为企业献一策”金点子奖;主创的《一种混匀堆料机的对中装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付雷凭借着丰厚的理论基础,勇挑重担,带领团队解决一个又一个“疑难杂症”。

  2021年12月,他领衔创建的创新工作室被贵州省机械冶金建材工会单位命名“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工人先锋号”,仅2022年上半年,工匠场就完成了4号取料机移动小车拖揽钢绳支架改造的攻关、增设翻车机防车皮掉道压车信号的攻关、配料室北面称升级改造等技术攻关项目12项,累计创效470万元。同时,付雷领衔的凉都工匠场被首钢水钢技师学院命名为“工学一体化教学基地”,不仅为新员工提供了一个学习与实操的“练兵场”,还帮助技校未踏出校门的学生提前熟悉工厂环境,提升技能。

  付雷表示,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作为一线工人,将坚守岗位,一步一个脚印传承和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谱写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新时代最强音。

  走进贵州初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初好公司)的研发中心,实验室内除了常规的实验器具外,还有烤箱、面板、擀面杖等工具,“初心工匠场”领衔人、研发中心主任王欣颖正带着工作人员制作刺梨味的糕点。

  “让刺梨果肉、果汁和面团‘相遇’,在融合、发酵中碰撞出适合大众的口味。”说着当前的重要工作,王欣颖乐在其中。

  王欣颖是钟山区人,2019年大学毕业后,学习生物技术专业的她通过省人才博览会引才计划回到家乡,进入初好公司,从此和刺梨“结缘”。

  在这5年时间里,王欣颖坚守初心,牢记发展全省刺梨产业的重大责任,带领贵州初好公司全体职工“建基地”“创工艺”“研配方”“增收入”,并为16万户刺梨种植户增收致富带去希望,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青年党员的为民服务情。

  “六盘水有一个刺梨产业你知道吗?”“听说过,但是了解不多。”……回忆起在省人才博览会上与初好公司董事长交谈的瞬间,王欣颖感到欣慰,正是因为这次谈话,她留在了六盘水。

  “听说刺梨维生素含量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也高。之前我是不信的,在实验室做各种反应实验,送到第三方检验测试的机构检测,连续三次检测结果都差不多。”看到与自己的实验结果偏差都在百分之五以内的检测结果,王欣颖才相信刺梨真的是个宝,对它就越来越感兴趣。

  2019年6月,初好企业成立刺梨产品研制实验室,王欣颖参与并牵头组成3人研发团队,致力产品研制工作。然而研发的道路艰难,小组成员离职,研发团队面临解散,打击随之而来。

  面对领导的劝说和鼓励,王欣颖又接过旗帜,到学校去招聘研发人员,组建研发团队。团队组建后,她不仅要负责刺梨产品研制、配方升级,还要参与工艺编写等重任。由于小组成员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加上自己也缺乏研发经验,王欣颖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一边学习充实专业相关知识,一边向公司合作的科研单位请教学习,从刺梨基地到实验中心,从生产车间到销售市场,到处都是她忙碌的身影。努力终于有了回报,2020年11月,团队研发的刺梨汽泡饮上市。

  为了更有效地研发刺梨产品,王欣颖带领着研发团队通过“内外兼济、双管齐下”不断充实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支撑,与中国科学院地化所、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贵州大学等高校开展深度的产学研合作、共建科研实验室,深度挖掘刺梨果内在动力,从刺梨栽种技术、刺梨鲜果营养价值、刺梨鲜果冷冻保鲜技术、刺梨精粉干燥工艺方面展开深入研究,以创新驱动发展,不断进行科技成果转化。

  王欣颖一心沉浸于刺梨产品研究开发,取得了诸多成果。她带领团队主导申报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共10余项、软件著作权6项、获批“第七批农业产业化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公司”“2022年贵州省科技厅科技支撑项目定向重点项目”等,充实了刺梨产业知识产权数量申报。

  经过王欣颖和研发团队日复一日的努力,初好公司围绕刺梨丰富的营养资源,已研发上市“刺梨汽泡饮、初好刺梨原浆、SOD口服液(小瓶装、便携袋装)、刺梨清嘴含片”等多款产品,完成了刺梨软糖、刺梨饼干、刺梨含片、刺梨果脯、刺梨红茶5款新品配方,形成了以刺梨汽泡饮为主打单品,刺梨原浆、刺梨果汁饮料、刺梨干果茶饮片三大板块基本完善的市场全渠道产品体系。

  科研团队取得成绩的同时,王欣颖也被评为2021年贵州省最美劳动者、六盘水市劳动模范,也是贵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

  “山间山花芬芳、青草芬芳、泥土芬芳,乡村教育一定也能芬芳。”2000年8月,怀着满心欢喜、满腔热情,俞粉桃踏上了三尺讲台,此后多年,她躬耕于乡村,励精图治,每一步都在播撒着芬芳。

  参加工作的第二年,俞粉桃来到了坐落在山顶的盘州市红果镇旧铺小学,担任二年级班主任,班内有28个孩子。因为海拔较高,学校终年气候寒冷,被师生戏称为“凉山”。

  旧铺小学附近的村子都很分散,大部分孩子中午回不了家,带来的午饭到饭点时早已变得冰凉。看着孩子们吃着这样的饭菜,她心疼极了。为了让孩子们吃上一口热的饭菜,每天中午她把孩子们的饭盒收上来,用自己的煤气灶一个一个加热。

  由于旧铺离城里太远,换煤气常常都是“豆腐搬出肉价钱”。孩子们理解俞老师的难处,不想增加她的负担,渐渐地,收上来的饭盒慢慢的变少,很多孩子会在最后一节课前偷偷把饭吃掉。孩子们的善良和体贴,让俞粉桃深受感动。为了打消他们的顾虑,俞粉桃干脆把孩子们的饭改为“一锅热”,把自己的饭菜也加进去,告诉孩子们这样就不浪费煤气。这种方式引来班上很多孩子的加入,大家戏称这是“百味饭”。

  俞粉桃有着如野草般坚韧的性情,多年以来,她默默耕耘,一直把苦、痛、累酝酿成芳香。

  在不断探索中,俞粉桃意识到“语境识字”方法单一,“能否让生字教学与故事、表演、图片等结合起来呢?”俞粉桃将关注点投向学生,发现学生对情境式内容表现出极强的关注力。

  一次外出学习,一位老师在教学生朗读课文时,结合内容,借助动作、神态辅助朗读,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和理解。这个例子启发了俞粉桃,她提出以情境的方式来展现生字新词的设想,并借助研讨课将之付诸实践。历时三年的辛勤付出结出了硕果,“情境识字”极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效率,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受情境识字法启发,俞粉桃再接再厉,提出了读写结合的新设想,围绕读、找、说、写、评、用六个步骤展开教学。之后,她又提出了“16343式读写结合教育学生的方式”,经过三年多的探究与实践检验,这个教育学生的方式日趋成熟,目前11万字的研究成果《悦·读写》正在出版中。

  2016年,“贵州省俞粉桃乡村名师工作室”及“贵州省俞粉桃名师工作室”相继成立,依托工作室,俞粉桃借助各方资源,为广大一线教师搭建学习、成长平台,充分的发挥一名骨干教师和乡村名师的引领作用。在不断帮助他人的同时,俞粉桃也在成长着、收获着,她相继荣获了全国优秀教师、贵州省教学名师、贵州省最美乡村教师等殊荣。

  围绕工作室的阶段目标,俞粉桃通过送课送培,鼓励教师们“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放手探索,细心发现;站稳课堂,仰望星空。”截至目前,工作室共招收学员120余人,培养省级骨干教师4人、省级乡村名师3人,市级乡村名师4人、市级名师6人、市级骨干教师20余人,县级名师10余人、县级骨干教师30余人,获县级荣誉20余人,晋升副高级职称20余人。

  在盘州市金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就业帮扶车间内,机器声嗒嗒作响,生产线上的工人们正在熟练地操作缝纫机,加工制作外贸皮包,一派忙碌的生产景象。

  “工人都是当地居民,复工以来,为提升大家技术,我们接的订单工艺都不复杂。”创延达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勇介绍着生产的每个环节和工艺水准,清瘦的他思维敏捷、干练利落。

  怀着对故乡的感情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2021年3月,在盘州市人社局和盘州市移民局的全力支持下,彭勇在盘州市红果城区安置点金秋小区成立了盘州市创延达实业有限公司,主要是做皮具代加工。4月,未解决工人问题,盘州市人社局及盘州市移民局通过相关就业培训政策,推动企业与盘州市职业技术学校达成校企合作,共培训180人输送到公司就业。

  “我在这里工作两年多了,现在订单较为稳定,我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工资,家里有两个孩子在城区上学,也有时间照顾他们。”员工车老飞说。

  为满足生产要,扩大经营,2022年3月,在红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的帮助下,公司入驻两河开发区智能终端产业园1号标准厂房,成立了分公司,目前拥有生产车间20000平方米,总投资1500万元,各式生产设备700余台。年产值约5000万元至8000万元,在职员工270人,包含建档立卡户56人,搬迁户57人,安置残疾人就业20人,带动残疾人家庭增收10户。

  在经营过程中,盘州市创延达实业有限公司获得了各级政府部门的肯定和鼓励,2021年被认定为盘州市扶贫车间、东西部帮扶车间;2022年,被认定为六盘水市就业帮扶基地、贵州省巾帼就业帮扶基地、贵州省农民工创业就业示范基地、残疾人帮扶车间。

  在两河开发区智能终端产业园1号标准厂房内,工人们正卯足劲全力生产,目前该企业具有来自东莞、深圳、香港和上海的7家稳定客户,更不可思议的是欧洲及南美的国外订单。

  “我们将充分的利用盘州市发达的交通系统和独特的区位优势,用3至5年的时间,建设手袋产业集群雏形,用5至10年时间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为全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闯新路的过程中交出满意答卷。”彭勇信心满满地说。

  乌蒙新报 全媒体 记者 罗振源 六盘水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 维 韩 雨 报道


产品中心

米乐6是一家集生产加工、经销批发为一体的企业,米乐电竞常年生产销售的提升机链条,螺旋输送机,斗式提升机,粉体输送机,管链输送机,斗式提升机等产品质量可靠,米乐...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米乐6|米乐电竞|官网 网站地图 XML